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苏州市电子信息行业发展报告(2016/2017年度)

发布日期:2017-07-04    浏览次数:1793

苏州市电子信息行业协会

一、2016年中国信息产业界十件大事

1.党中央国务院加强顶层设计引领信息化发展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7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10月9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12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顶层设计的推动,对于加快释放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潜能,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2.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部署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协同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加快制造强国建设。2016年,我国新增600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70000余家企业开展了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2016年,协同研发、服务型制造、智能网联汽车、工业设计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工业企业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分别达到61.8%和38.2%,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3.核心信息技术攻坚获得新突破

   2016年,人类历史上第一颗用于量子通信研究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发射升空,为建立覆盖全球、天地一体化的量子通信网络奠定了技术基础,拉开了量子通信时代的帷幕。2016年,“神威太湖之光”成为世界上首台峰值运算速度超过10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峰值计算速度和持续计算速度都位居世界第一,并实现了包括处理器在内的所有核心部件全部国产化。2016年,国产智能手机芯片市场占有率超过20%;存储器、先进逻辑工艺等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启动。高端芯片联盟正式成立,打造“架构-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的产业生态体系。

   4.IC和显示产业再掀投资建线热潮

  2016年12月30日,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动工建设,总投资240亿美元,是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2016年,我国有7条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相继开工建设。2016年,京东方10.5代线封顶,华星光电11代TFT-LCD生产线开工,中国显示产业由弱到强,逐渐掌控液晶面板的主动权。2016年,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和维信诺等企业加快在柔性OLED面板领域的布局和建线步伐,积极抢占下一代显示技术的制高点。

   5.我国大数据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2016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全国20多个地方发布了大数据相关发展规划,一批大数据国家标准制定,多个省市成立了大数据管理局,贵州、京津冀、珠三角、上海、重庆、河南、内蒙古、沈阳建设了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全国初步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五个各具特色的集聚区域,涌现出一大批专门从事数据收集、分析、应用的大数据骨干企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应用日益深化。2016年,大数据已成为当今全社会的高频热词和投资热点,备受各界关注。

   6. 智能终端市场格局重新洗牌

  2016年,三星Note7电池“爆炸门”持续发酵,苹果iPhone6s异常关机,爆出新的“电池门”。2016年中国本土手机高歌猛进,加速重构智能终端市场格局,国内市场已经形成了以国产手机品牌领军的新的市场格局。2016年第三季度,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华为、OPPO、vivo和小米的市场份额分别列前4位,第5名则为国际巨头苹果。2016年1~11月,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4.42亿部,同比增长16.1%,占同期国内手机出货量的89.0%。2016年,创维联合京东方、海思发布首台中国自主研发的OLED电视M1,开启了中国OLED电视的自主化时代,结束了全球OLED电视面板被LGD把持的局面。

   7 .5G研发和标准化取得重要进展

  2016年,面向2020年5G商用的我国5G研发与标准化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一阶段“关键技术试验”完成,第二阶段“技术方案验证”启动。低频段技术研究对全球5G低频的统一起到引导作用,5G评估场景和核心指标获国际电联采纳,我国主推的极化码(Polar码)被国际标准组织采纳为5G新的控制信道标准方案。我国与国际同步启动5G研发,有望成为5G时代的“领军者”。

   8 .AI与VR走向日常生活领域

  2016年,习近平在杭州出席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时指出,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日新月异,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将给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谷歌阿尔法狗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九段,标志着人工智能迎来初步的奇点时刻。长虹发布全球首款人工智能电视,人工智能(AI)正向日常生活领域快速推进。智能语音输入、语音交互引擎技术、Face++的人脸识别等新技术不断涌现。BAT拉开了AI新一轮竞争大幕,国外科技巨头宣布成立非营利人工智能合作组织。2016年被称为VR(虚拟现实)元年,Facebook、谷歌、索尼、微软、HTC、阿里巴巴、华为等企业,南昌、青岛等多个城市纷纷争相布局,VR消费级市场启动,虚拟现实产业联盟成立,主机端和移动端VR生态雏形显现。

  9. 网红经济分享经济日益火爆

  2016年,分享经济得到市场的热烈响应。全球最大的移动交通平台滴滴出行平台上活跃着3亿名乘客和超过1000万名的注册司机。共享单车引发天价投资。在房屋分享领域,在生产能力分享方面,在知识技能分享方面,出现了许多新业态、新产品、新企业。2016年被称为“网红经济元年”,网红经济成为双创的一种新形式。2016年,直播市场日益火爆。全民直播时代正在来临。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直播平台用户数量超过3.25亿,平台数量超过200个;2016年11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以规范日益火热的直播市场。

  10 .全球重磅并购重组频繁上演

  2016年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领域重磅并购重组好戏连连。2016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并购交易规模超过1303亿美元。特别是一些大型交易拉动了整体交易额,包括创下全球半导体行业并购规模之最的高通公司470亿美元收购恩智浦半导体公司,以及软银320亿美元收购ARM、ADI 148亿美元收购Linear(凌力尔特)等。2016年年初,海尔宣布以54亿美元收购美国GE家电,创下了中国家电企业单项并购额历史记录。美的以要约收购德国机器人公司库卡94.6%的股份,收购费用约为37亿欧元。鸿海公司以253亿元注资日本夏普公司,使得夏普成为鸿海的一个子公司。

    二、2106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运营情况

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运行平稳,生产保持较快增长,效益状况总体良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但外贸进出口降幅有所扩大。

1、总体情况

生产运行平稳。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增速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7.5%。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0.1%,降幅比上年收窄0.1个百分点。

通信设备行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生产手机21亿部,同比增长13.6%,其中智能手机15亿部,增长9.9%,占全部手机产量比重为74.7%。生产移动通信基站设备34084万信道,同比增长11.1%。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3.4%。

计算机行业生产延续萎缩态势。全年生产微型计算机设备29009万台,下降7.7%。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5.4%。

家用视听行业生产增速同比加快。全年生产彩色电视机15770万台,同比增长8.9%,其中液晶电视机15714万台,增长9.2%;智能电视9310万台,增长11.1%,占彩电产量比重为59.0%。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8%。

电子元件行业生产稳中有升。全年生产电子元件37455亿只,同比增长9.3%。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6%。

电子器件行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生产集成电路1318亿块,同比增长21.2%;半导体分立器件6433亿只,增长11%。光伏电池7681万千瓦,同比增长17.8%。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0.7%。

2、效益情况

行业效益状况良好,亏损面收窄。2016年,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4%;实现利润增长12.8%。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85%,比2015年提高0.19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16.5%,比2015年收窄2个百分点。2016年末,全行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8.8%,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10.4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增长2.8%。

 

3、进出口情况

外贸进出口降幅扩大。据海关数据统计,2016年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12245亿美元,同比下降6.4%,其中,出口7210亿美元,下降7.7%,降幅比2015年扩大6.6个百分点;进口5035亿美元,下降4.6%,降幅比2015年扩大3.4个百分点。

 


 


 

计算机行业出口降幅同比收窄,电子器件行业进口下降。出口方面,各分行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全年通信设备行业出口2039亿美元,同比下降5.1%;计算机行业出口1753亿美元,下降9.7%,降幅比上年收窄4.7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手机出口1156亿美元,下降6.6%;笔记本电脑出口583亿美元,下降9.7%。进口方面,除电子仪器设备、电子材料和广播电视设备行业呈正增长以外,其他行业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电子器件行业进口2862亿美元,下降4.4%。集成电路进口2271亿美元,下降1.2%。

一般贸易进出口保持增长,贸易方式结构有所优化。2016年,出口方面,一般贸易出口2052亿美元,同比增长3.2%,所占比重为28.5%,同比提高3.0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4271亿美元,下降10.4%,所占比重为59.2%,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进口方面,一般贸易进口1499亿美元,增长10.5%,所占比重为29.8%,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口2351亿美元,下降9.5%,所占比重为46.7%,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所占比重有所提升,三资企业进出口延续下降态势。2016年,内资企业出口2307亿美元,同比下降4.7%,其中,民营企业出口1731亿美元,下降3.0%,占出口总额比重为24.0%,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三资企业出口4903亿美元,下降9.1%,其中,外商独资企业出口3682亿美元,下降9.2%。进口方面,内资企业进口1664亿美元,增长2.0%。其中,民营企业进口1337亿美元,增长1.7%,占进口总额比重为26.6%,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三资企业进口3370亿美元,下降7.6%,其中,外商独资企业进口2526亿美元,下降7.4%。

4、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全年电子信息制造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增长15.8%,增速快于2015年2.2个百分点。电子信息制造业新增固定资产比上年下降10.9%。

分行业投资增势良好。全年电子器件行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2.7%,其中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和集成电路制造领域增速突出,分别为96.4%和31.1%。电子元件行业完成投资增长13.3%。整机行业中,通信设备行业投资快速增长,增速为29.3%;家用视听行业投资较快增长,增速为19.1%;电子计算机行业投资增长4.2%。

 

港澳台企业投资增速领跑。全年内资企业完成投资增长13.2%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增长16.8%,港澳台企业完成投资增长44.3%。

    

     三、2016年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情况


1、市属区域指标完成情况


     2、主要产品产量 


四、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特点

1、市属区、市电子信息行业的总体发展,增长幅度较大的是张家港市及吴江区,降幅较大的是姑苏区。姑苏区的降幅与其定位为旅游文化、服务产业有关,区内的电子制造企业“退城进区”,电子信息产业总量不大,主要是依托电子商务、软件开发产业等支撑。后起之秀是张家港市与吴江区。

2、产品结构变化不大,主要还是传统的手机、彩电、显示器制造呈现增长势头,原一直纳入统计的传真机去年产量为0,这种情况也是第一次出现。

3、新兴产业发展呈现异军突起,特别是国内互联网巨头布局苏州,著名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先后落户苏州高新区、工业园区,带动了苏州互联网产业的迅速发展。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将在苏州昆山设立全球研发总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华东分院落户苏州园区。

4、外资企业因全球市场因素,出现离开苏州的现象,如世界著名的硬盘制造商希捷半导体在苏州的“苏州希捷”,下半年开始已出现倒闭症状。


五、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1、电子信息行业的一些传统制造企业,因人口红利消耗殆尽、自动化水平不高,效益不高、质量低下、竞争力缺乏,已进入面临转型升级的瓶颈期。

2、电子信息行业十分注重研发投入、专利申请,R&D的平均水平在3%以上。企业十分注重技术创新和原创意识。

3、在苏州市出台智能制造引领产业发展的政策后,电子信息产业闻风而动,先后成立了苏州市智能制造协会、苏州市创世纪智能制造研究所,助推苏州市电子信息行业的转型升级。

4、电子信息行业中的一些传统产业呈现出“探底企稳”趋势,一些新兴产业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


六、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举措

1、政府导向、布局发展。

2015年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国家发展战略以来,作为世界著名、我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获得了一个战略调整发展机遇期,在政府的主导下,深入推进电子信息传统制造(代工)业的转型升级。在此基础上,原以外向型制造加工业的一枝独秀,转变为民营内资企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一些诸如亨通光缆、科达科技等上市公司企业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同步发展,民营经济比重日益上升,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当然,还有较大比例的传统加工(代工)企业还存在着亟待改善的劳动密集型、制造手段较为原始、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状态,也有待政府相关部门给予引导、政策扶持。

同时,电子信息领域诸如互联网产业、大数据产业、电子信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政府主管部门必须加以规划指导、避免重复建设,合理配置宝贵的有限资源。对此,苏州市先后出台了《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实施创新发展十项重点工程》、《中国制造2025苏州行动纲要》、《苏州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等,布局电子信息领域新兴产业发展。

2、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2016年江苏省党代会上,省委书记李强就苏州的发展提出了“在全省创新格局中,苏州怎样发挥引领性作用?在推进自主创新中,怎样追求原创性成果?在全面提升创新水平的基础上,怎样打造标志性品牌?在创新生态系统的打造上,怎样更好地体现苏州开放性、包容性?”的“创新四问”。苏州电子信息产业也用围绕“创新四问”转变观念,摒弃“小富即安”、“怕冒风险”等陋俗观念,树立敢创、敢冒、争先理念,结合苏州电子信息产业自身优势在“发展风口”起飞,再创苏州电子信息产业新的辉煌时代。

3、贴近市场、追踪趋势。

市场导向是企业的发展目标,“需求导向”是不变的发展真谛。但是在贴近市场时,快速反应至关重要,好多倒下的企业就是适应不了瞬息万变的市场节奏。犹其是现在,制造业企业必须制定和启动“制造商转型服务商”战略,将“单一的卖产品”转化为“既卖产品更卖服务”,将企业的价值链延伸到市场服务,使其产生源源不断的价值,并巩固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和竞争态势。同时,企业也必须追踪本行业、本细分领域内产品、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加快产品、技术的迭代升级。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战略,具体有市场渗透战略、市场发展战略、混合市场战略和市场开拓战略。

4、注重人才、尊重人才。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战略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对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作出的重大的、宏观的、全局性构想与安排。人才战略的核心是培养人、吸引人、使用人、发掘人。根据苏州电子信息系产业发展要求,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合理调整人才资源结构,构建“人才优先”、“人才梯队”发展格局。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各类人才的作用发挥十分关键,不仅需要中高端的研发人才,更需要大量的专业管理、经营人才和具有较高素质的一线蓝领人才。因此,配备合理的人才梯队十分重要,可以借鉴德国产业人才的培养、使用的先进做法。

5、技术创新、智能制造。

在苏州市制定的“十三五规划” 中的“六大发展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位居首位,确定了企业发展以创新驱动为先导。大力贯彻《中国制造2025》,推进苏州电子信息产业由大转强,特别是适应跨界发展趋势,围绕新技术产业创新模式,大力发展新进制造业,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软件和集成电路、以及新能源与节能产业。扶持一批重大项目及本土龙头企业,全面完善和构建新型电子信息产业链。在苏州是经济发展中继续发挥支柱产业的带领作用。

6、转型升级、走出新路。

苏州市我国及世界上重要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大市,按照苏州市委市政府将“制造业大市”装变为“制造业强市”目标,一字之差,天壤之别,说明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够大不够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装型升级是必由出路。具体路径,还是各企业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创新之路,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兼容并蓄,开放包容,借鉴国内外成功发展经验,走出自己的创新之路。


七、2017年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任务

2017年月3日,苏州市政府印发《关于实施创新发展十项重点工程的通知》(苏府[2017]1号)文件,涉及到电子信息产业2017年的主要任务—— 智能制造发展工程,切实抓好智能制造发展工程建设工作,加快推动“苏州制造”向“苏州智造”转变,实现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也是苏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围绕“一基地、一高地”建设目标,以提升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水平和智能制造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准确把握智能制造发展方向,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2、主要目标 

  到“十三五”末,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的新型制造体系初步建立,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协作、营销服务等全生产流程的智能化转型成效明显。到2017年底,培育1~2家智能工厂,建设50家智能车间,推动300家企业智能装备升级,推广应用3000台工业机器人,改造提升规模以上传统企业超过20%。力争到2020年,培育10家智能工厂,建设100家智能车间,推动1000家企业智能装备升级,推广应用10000台工业机器人,改造提升规模以上传统企业超过60%,新认定50个以上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首台(套)。 

  3、重点任务 

  (1)全面实施智能制造“十百千万”工程。积极引导传统产业智能化、高端化发展,鼓励企业加快应用高端智能装备,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产业不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转型发展提档升级。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业,积极培育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服务商、关键零部件和高端基础材料生产商以及工业软件开发商,支持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新兴产业跨越发展。(责任部门: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质监局,各市、区政府<管委会>) 

  (2)大力推进智能车间建设。在现有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基础上,继续组织企业开展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创建工作。开展智能车间建设专业培训,分行业现场推进智能车间建设。组织开展智能车间诊断服务试点工作,每年为全市不少于30家有智能化改造需求的企业免费提供前期咨询诊断服务,帮助企业顶层设计智能车间,加快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积极培育一批智能工厂。(责任部门: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各市、区政府<管委会>) 

  (3)搭建智能制造服务载体。集聚大院大所、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各类资源要素,以打造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契机,推进“一中心、四平台”建设,即建设苏州智能工业融合发展中心,搭建工业大数据创新平台、中国制造业知识服务中心苏州平台、制造业双创平台、苏州市智能制造产业服务联盟平台等四大平台,培育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责任部门: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各市、区政府<管委会>) 

  (4)推进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首台(套)研发和应用。在目前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首台(套)认定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服务,下发首台套申报指导材料,开展示范交流,提高研发应用水平。继续组织评审首台套示范用项目,给予奖励。探索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对参与首台套应用保险试点的产品,在生产企业投保“首台套综合保险”时给予奖励。(责任部门:市经信委、市财政局) 

  (5)加大财政扶持和奖励力度。积极落实《关于加快智能装备和物联网应用的若干政策》,每年新增不低于5000万元的工业转型升级扶持资金,支持工业企业装备智能化改造及物联网应用、智能装备和物联网产业发展、研发创新中心建设、物联网特色基地和重大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发展。(责任部门:市经信委、市财政局) 

  4、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应高度重视智能制造发展工程,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发改、经信、财政、科技、质检、知识产权等部门合作,完善推进机制,认真统筹协调,推进落实智能制造发展工程 

  (2)加强政策扶持。加大对智能制造发展工程的财政投入力度,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支持智能制造发展,引导天使基金、风投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投向智能制造产业。通过贴息补助等形式,引导工业企业加强与融资租赁机构合作,进行智能装备升级。 

  (3)加强工作督查。明确任务目标和工作责任,定期开展工作进度的检查和情况通报。各县市区也要制定相应任务目标,明确责任分工,市经信委牵头会同相关部门,组成若干工作督查小组开展对各地智能制造推进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考核。 

  (4)加强舆论宣传。积极营造推进智能制造的氛围,加强典型宣传,加大对国家智能制造重点项目、智能工厂、省级示范智能车间提质增效升级效果、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宣传,报道经验总结,引导全市工业企业积极实施智能化改造,应用高端智能装备,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重点任务分工和时间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