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吴江发展民营经济的历史轨迹与实践体会

发布日期:2018-07-16    浏览次数:1883

王剑云

 

民营经济是吴江的主要经济基础,有较大的规模优势,2017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858.84亿,工业总产值3358亿元,其中民营工业经济占全区工业经济60%。有一批大企业集团,2017年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520家,超50亿元10家,超100亿元3家,最大民营企业是恒力集团,年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有一个比较合理的产业结构,主要有丝绸纺织、光纤通信、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另外一镇一品的集群产业。

一、吴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3~1997年)萌芽状态阶段。民营经济萌芽状态主要反映在两种形态上:一是以家庭作坊式的户营或联户型,主要行业有丝绸织造、羊毛衫编织、铜字加工、禽蛋加工等;二是以租赁承包或“一脚踢”的形式,即对外挂集体企业牌子,部分资产或全部资产私人所有,经营管理由承包人负责,盈亏风险也由承包承担,其中尤以村办企业居多,后期部分镇的村办企业中“一脚踢”形式已经占到60%

第二阶段(1998~2000年)起步发展阶段。吴江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适时提出了“大力引进外资、积极启动民资、加快企业改制”的“三资(制)”发展经济的工作思路,将蕴藏在民间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积极性一下子激发出来,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相继组建,使吴江民营经济发展迅速驶入了快车道,民营经济总量从1997年占全市乡镇工业经济总量不到10%一跃上升到2000年的43%

第三阶段(2001~2007年)快速发展阶段。在市委、市政府实现“两个率先”、打造“吴江速度”的号召下,以实施民营经济“超越计划”为抓手,在发展民营经济园区建设和开展对外招商引资及一系列扶优扶强做大民营企业的措施作用下,民营经济进入了第二轮投资高潮,特别是纺织产业的生产低成本优势承接了国际性产业大转移,一方面本土的一批民营企业技术改造发展项目的实施,拉动了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对外招商引资、外来民资纷纷在吴江落户,当年工业性投入中外来民资占25%左右,使民营经济成为吴江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四阶段(2008~2017)做大做强阶段。2008年遭遇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加快了吴江制造业调整结构步伐,吴江民企发挥获取第一桶金的先发优势,坚信发展是硬道理,加大投入,加快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步伐,用发展增量解决存量矛盾,一批大企业从十亿级发展 为百亿级、千亿级企业集团,进入跨国公司行列。纺织与光纤二个支柱产业以延伸产业链发展原材料产业,成为国内重要生产基地;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成长为吴江又一个支柱型产业。

第五阶段(2018年开始)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面对工业革命4.0技术新浪潮冲击,以智能技术改造提升现代制造业为特征技术进步,以人与自然生态环境文明友好型的绿色发展观的实践,使吴江民营工业经济将从以量取胜转向以质取胜而再创辉煌。

二、吴江民营工业经济发展较快的客观因素。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发展制造业的最佳选择之地。

吴江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腹地,能够最先接受到上海大都市经济圈的辐射,同时又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地,信息等各种资源丰富,加上便捷的交通和发达的市场,正符合承接国际性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几个基本条件。吴江市又是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全国环保模范城市,文化教育事业发达,劳动力素质高,社会治安好,卫生、医疗、金融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这些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因素。

(二)发达的乡镇工业是民营工业经济腾飞的基础。

吴江乡镇工业起步于七十年代,腾飞于八十年代,做强做大于九十年代,1990年乡镇工业占全县工业比重71.4%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后,至1995年出现乡镇工业投资高峰,一批乡镇企业迅速做大做强,1997年底已组建企业集团79家,乡镇大企业占全市乡镇企业资产的50%,利润的60%左右,我市乡镇工业以丝绸纺织和通讯电缆二大产业为主,被命名为“中国绸都”、“中国光电缆之都”,此外金家坝的彩钢板、菀坪的缝纫机、横扇的羊毛衫、黎里的日用化工、七都的铜加工、莘塔的电梯、桃源的服装等一镇一品产业集聚度较高,在周边地区乃至全国有一定地域知名度。特别是我市纺织产品出口比重较大,外向度较高,较早融入国际市场,经过多年来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技术结构和产品档次不断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了较大提高。同时,我市乡镇企业在蓬勃发展中培养了大量熟练劳动力,并由他们培训了一大批外地工,又营造了廉价劳动力优势。这些都为我市民营工业经济较好地承接国际性传统产业转移,快速发展现代制造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传承的区域文化性格铸就了民营企业家的创业意志。

吴江是吴越之地,传承了吴越文化,具有天生的大气与隐忍的锋芒;吴江是水乡之地,水的清澈与委婉形成吴江人的聪明、精致、温良、勤劳、踏实;吴江是富饶之地,民间信奉儒家学说,民风是崇文重教,厚德守信。

吴江人有一个好品质,遇事不张扬,但认准的事一定会竭尽全力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地去做,并一定会做到精益求精,力争第一。这些地域文化性格特征反映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企业家身上有五个特征:一是崇文厚德的用人之道;二是精明勤劳的创业之道;三是坚毅励强的发展之道;四是诚信务实的经商之道;五是温良谦和的为人之道。反映在吴江主流的民营企业家身上的这些文化特质助长了民营经济的做强做大。

(四)浙江省民营经济的先发优势促进了吴江人思想观念的转变。

吴江不少地方与浙江相连,浙江的思想潮流与企业运作模式对吴江的影响十分直接与强烈。九十年代后期,浙江人的思想观念比较解放,在经济活动中已完全市场化的动作方式,比如同类型的企业,浙江企业千方百计地拉吴江的厂长在他们的私企暗中入股,使吴江公有制企业肥水外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客观现实下,“温州模式”对吴江市以集体经济为主的“苏南模式”形成了很大的冲击,随着市场化运作规律逐步显现,实践中暴露出吴江工业企业所有制结构和运行机制已严重束缚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迫使吴江领导在现实面前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共识,深刻认识到必须要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五)先办市场,依托市场功能营造发展民营经济的有利条件。

1985年培育起来的吴江东方丝绸市场,经过30多年发展已成为市场功能齐全的大型专业化市场,市场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东方丝绸市场在多年的商家经营竞争风浪中培育了一批市场经营能人,积聚了民营原始资本金,这批经济能人在做大生意的基础上转向工业投入,是吴江民营经济原生态发展的一支强大生力军。同时,由于有了东方市场这个功能强大的综合服务,为民营中小企业创业解决了采购原料、销售产品、了解行情、掌握价格、学习技术等等难题。客观地评价,东方丝绸市场的综合功能对吴江上千家的民营纺织企业的诞生与成长是功不可没的。

三、吴江发展民营工业经济的实践体会。

1、推进国有集体和乡镇企业的产权改制,调整完善企业所有制结构。

吴江市从199710月开始至2000年,化三年时间大面积推进了公有制企业改制工作,市属企业改制120多家,涉及总资产40多亿元,乡镇企业改制近2000家,涉及总资产150多亿元。从2001年至2005年又化五年时间全面推进了市属企业职工劳动关系的全面置换工作,比较彻底地解决了国有集体企业老职工与民营企业的劳动关系问题。

实践证明吴江市属企业与乡镇企业的改制比较成功,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改制后企业股权相对集中。吴江在改制试点过程中发现,如果股权平均主义,人人是老板,人人是职工,会导致企业决策与管理上的困境。因此,吴江改制不搞股份合作制,强调股权相对集中,股权基本上集中在企业核心层,主要领导层持大股,形成强有力的比较集中的决策体系与管理体系,公有制股权能一次性退出尽可能全部退出,形成完全民营化企业的所有制结构。

二是职工劳动关系基本理顺。为理顺改制后新民营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以《劳动法》为依据,原公有制企业工龄一次性结算分三年补偿到位给职工个人,然后重新与新企业签定用工合同。跨出这一步是个艰难的工作过程,吴江化五年时间完成这一历史任务,为今天经济社会的稳定秩序,民营经济大发展的良好环境奠定了基础。

三是妥善照顾老职工的切身利益。为了社会稳定,保障老职工的切身利益,吴江对男50岁、女40岁以上职工制定了一项合情合理的优惠政策,只要原企业改制后存在,新企业要保障5040老职工至退休,其生活保障费用折合计算在改制企业的产权转让中。这一项政策对企业老职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

四是采用了“建新租老”的过渡式改制模式。吴江有一部分国有企业是资不抵债,为了使企业存在,工人不失业,我们创造性地探索实行了“建新租老”的改制模式,以改制主体自然人出资成立有限公司,以有限公司向老企业租赁经营厂房、设备及资产,公司边运行边积累,逐步购买老企业资产。机遇往往会给有准备的人,几年后正好逢上国家政策要求银行处理不良债务,老企业原银行债务打折后转让给新企业,使建新租老企业平稳过渡为真正意义上的民营企业。

2、指导与推进吴江民营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一是建立战略思维,定位吴江产业结构方向。吴江的产业结构,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丝绸纺织产业一花独放,其他产业相对弱小。党的 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后,我们结合吴江工业实际情况,于2003年提出了《关于吴江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的意见》,确立了壮大丝绸纺织、通讯线缆、电子资讯三大支柱产业,提升羊毛衫业、彩钢板业、缝纫机业三个特色集群产业,培育有色金属加工业、新型建材业、电梯行业、日化行业、服装业、制鞋业等“一镇一品”的集群产业。

2006年研讨形成了《吴江市工业结构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进一步确立了发展新型纺织、光纤线缆、电子资讯三大支柱型产业,培育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四新产业。

2009年全面调研形成《吴江市培育发展集群产业的 研究报告》,完整地提出四个支柱型产业和十个成长型一镇一品产业调整结构的方向与指导原则。这些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为吴江工业科学发展与转型升级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2015年吴江制定了《关于加快全区智能工业发展意见》,加强促进制造转型智造,全面推进工业智能化提升制造业水平的措施。

二是抓住战略机遇,推进纺织业的快速发展。2001年底,吴江纺织织造能力发展快,先进的无梭织机已达3万台以上,与此同时,化纤原料纺丝能力相对较弱,处于小型装置的切片纺丝技术水平,当年产量17.54万吨。吴江纺织要大发展,必须要突破化纤原料纺丝产业这个瓶颈的制约。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获悉国外引进先进装置部件与国产化纤设备整套装置的嫁接技术日趋成熟,浙江萧山与桐乡正在实施20万吨级化纤直熔纺项目,当时我们十分清晰地意识到振兴吴江纺织的时刻来到了,吴江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加快吴江发展步伐。

鹰翔集团响应经贸委动员号召,第一家下决心于2002年上了20万吨化纤直熔纺项目,200311月项目成功竣工投产,获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在鹰翔集团项目成功的示范引领下,恒力集团、盛虹集团、新民纺织分别发展了化纤直熔纺项目,从而带动了吴江纺织产业在较短的时期内形成具有300多万吨纺丝能力,100多亿米织造能力,35亿米印染能力的 全国纺织生产重要基地之一。

三是培育装备制造,使之成为吴江第四大产业。200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联系吴江实际,装备制造业在近十几年中虽然有一定的 发展,但是吴江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偏低,研发能力薄弱。自身装备落后,竞争力不强。

为抓好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的 措施落实,选择了电梯、缝纫机、环保设备、输变电设备、汽车配件、纺织机械六个主要产品。选择了康力电梯、万工集团、科林集团、吴江变压器厂、申龙电梯等12家骨干企业,建立了发展跟踪服务制度。主要活动形式是每季一次经贸委领导召集企业负责人讨论发展专题的会议制度。对装备制造业发展项目进行会议现场办公,对装备制造业发展项目实施全方位跟踪服务。这项措施行之有效,坚持开展了整整二年,为重点企业项目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与促进作用,经过几年努力,吴江装备制造业产值越过300亿大关,成为吴江第四大产业。

3、改善投资环境,着力打造商务成本洼地优势。

吴江致力于营造民营经济创业的良好环境,实行低门槛进入,低成本扩张,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其核心是打造政府服务的高地和商务成本的洼地区域竞争优势。

一是有效治理对民营企业二乱一难问题。(有权部门乱收费、乱罚款,企业办事难)市政府大幅度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减幅达50%,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对必要保留收费的取下限收费,一定要保持周边地区最低收费水平。并加强检查监督,解决乱罚款问题,对存在乱收费乱罚款行为的给予通报,并将乱收费的费用全部退还处理。

二是建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政府部门所有审批事项全部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办公,对民营企业来政府办事实行一站式服务,办理企业审批手续做到“进一家门办成,盖一个章办好,收规定费办定,按承诺日办结”。

三是对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项目采用保姆式服务措施。中小民营企业围墙内的事由企业自己办,围墙外的事由市、镇二级政府部门帮助办,镇经济服务中心承担了民营中小企业发展项目的所有向上申报事务及有关协调工作。

四是加强民资招商引资工作。市镇二级领导十分重视民资对外招商引资工作,特别是专题性产业招商,组织招商小分队,落实任务,明确考核,保障经费,开展各种形式的推介与招商活动,通过引进外地民营企业投资项目,较大地提升了吴江民营工业经济的 产业竞争力。

4、扶优扶强,培育企业家,指导与推进大企业健康成长。

一是要营造一个民营企业攀高比强的浓厚竞争氛围。市里每年以企业销售规模,发展项目投入和税收社会贡献这三大指标为依据开展百强企业评选活动,市委市政府每年设重奖奖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先进企业及各类别的单项冠军,大大激发民营企业家的发展热情,汇集成一股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

二是加强对企业家的培训与引导工作。市委政府经常组织对企业家的各类培训活动和外出参观考察学先进活动,激发他们上进性与社会责任感,尽快使民营大企业的老板素质上升转化为企业家素质。政府部门经常组织力量围绕民营经济面临的重点现实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形成发展指导意见,同时定期颁发鼓励类与限制类、禁止类项目目录,有效地指导促进了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是推进民营骨干企业提高企业综合素质。指导与推进民营企业落实发展项目、产学研联合、信息化工程、走出去发展国际化经营、争创品牌,申报专利,辅导上市,技术引进,加强管理,引进人才等方面的提升企业素质的措施,推进民营骨干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

四是制定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地方性财政政策。以经济政策的杠杆作用,有力地促进民营企业做强做大发展规模,有力地促进民营企业苦练内功提升管理素质和提高竞争实力。同时创建相对宽松与优惠的区域投资政策环境。

五是对大企业发展项目实施特事特办按需服务的措施。把十大企业集团和二十家行业排头兵企业列为重点跟踪服务对象,建立市镇二级领导挂钩大中型民营企业联系制度,在项目投入、信息咨询、政策扶持等方面提供帮助。对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难题,市领导带领有关部门深入基层现场办公,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需要上级解决的问题,市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亲自跑南京、北京,为企业项目发展按需服务。

5、搭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吴江民营工业经济中大部分企业属中小型企业,稳定与促进中小企业是政府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吴江在三个方面创新工作,搭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一是搭建中小企业行业性技术服务平台。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无法设立技术研发机构,但生产过程中一些技术难题自身无法解决,吴江市政府于2003年开始搭建行业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目前已建了十家行业性技术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产品开发、技术检测、难题攻关等技术服务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二是搭建行业协会、商会组织服务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遇到一些单靠一个企业解决不了的,政府又不能直接处理的问题,实践需求呼唤着要有行业组织来做这些事。吴江市先组建了工业经济联合会,然后政府部门与工经联会同商会和企业逐步推进专业性工业协会和专业商会的创建工作,现有20多家行业协会(商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三是搭建民营经济培训服务体系。在民营工业经济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发现,企业发展中真正缺少的是中高级技术工人,依靠民营中小企业自我能力培训中高级技工是难以做到的,因此政府有责任建设好社会化培训体系,以解决培训人才问题。吴江从三方面着手搭建培训体系,一是政府各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不少培训班是采用政府出资联合有关大学承办合办;二是支持创建民营性质的社会化培训机构,吴江现有三所民营培训机构,在培育企业中高级实用技术人才方面发挥了很好作用;三是指导与支持企业内部组织的一些培训活动。

四、吴江民营工业经济如何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再创辉煌的建议。

吴江民营经济将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确立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理念,在新的起点上高质量发展,具体建议瞄准三个目标,实施四个重点措施。

这三个目标建议是;一是瞄准国际标准。培育形成纺织丝绸、光纤通讯、电梯制造三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二是与国际接轨,培育形成一批国际一流水平的特大型制造业跨国企业,如亨通集团、恒力集团、盛虹集团、通鼎集团、康力集团等企业完全有基础有潜力有希望;三是努力将吴江建设成为国内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培育成长一大批做专、做精、做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 中小企业,形成创新引领、绿色发展、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精密半精密制造业高地。

这四个加快是:加快实施实体经济扶优扶强政策措施;加快实施发展智能工业措施;加快实施制造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措施;加快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

 

作者系苏州市吴江区民营经济研究学会会长

                             O一八年七月十日